買旅遊保險 愈來愈多人重視。原因是近年不少旅遊事故,均涉及香港人。事主需在外地留醫的同時,家人亦需放下工作,離港前往照顧。當中的醫藥費與機票住宿開支,十分巨大。奈何在購買旅遊保險產品過程中,不少人因為4大原因,往往購入了不合符個人需要的產品,買了無錢賠。
1.盲目跟親朋 買旅遊保險
不少人買旅行保險,均會希望親朋介紹。因為親朋買了旅遊產品A,於是自己亦會跟著買。奈何,到真的需要索賠時,始發覺自己購入的旅遊保險產品並不提供相關的旅遊保障。
其實大家在購買旅遊產品時應先考慮3大因素,分別為何時出發,出發目的地及出發所乘坐的航班。例如大家於雨季或颱風季節出遊日本,哪購入的旅遊保險產品,自必需在行程取消、延誤及更改發生時,提供足夠賠償。哪樣即使於日本因水災被困,不能依時回港。又或在香港出發前遇上8號風球,航班取消,也最少有金錢上的保障。此外,如果大家選坐的航空公司,Delay率非常高,哪自然需購入一份即使航班延誤3小時,也可以成功索賠的旅遊產品。
2.買旅遊保險 用價錢決定
有些人購買保險時,只著重價錢。那一款產品價錢相對低,即選購那款,但忽略產品提供的保障範圍及數額,是否合符大家所需。以出遊泰國為例,不少人喜歡到當地自駕或參與水上活動,奈何當地的衞生情況較香港差,旅客失竊事件亦時有發生,故到訪此等地區,實應選購一份在意外,醫療及失竊方面,有完善保障的旅遊保險產品。(基本上,如大家是到外地滑雪、攀山打拳、參加水上活動,必需注意保險內的醫療保障。)但倘若大家不看保險保障條文,只以價錢高低來決定是否購入。哪大家有機會在出事後,索賠時,始發現所購入的旅保在某方面是不提供保障,或保障額不足。
3.出事後 才閱讀保障條文
有部分消費者可能工作繁忙,沒機會閱讀旅遊保險條文,故往往購入保險,才於出事後,細心了解保障範圍,結果可能遇到以下情況:男人A在法國遇上恐襲造成損失(近年常發生恐襲的歐洲國家),但保險卻不賠因恐襲造成的損失。
4.出發時 機場買旅遊保險
此外,小編亦不建議消費者在出發前一刻才購買旅遊保險。相反,是確定好機票及住宿後,應即時購買。現時大部分保險均會賠償消費者因出發前7日至30日內,因目的地發生天災、政變及恐襲而需取消行程的損失,故消費者愈早購買保險,便能獲得相關保障。相反,如在出發當日才購買,哪就真的愛莫能助了。
同時,消費者現時雖可透過櫃員機即時購買旅遊保險,但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已是疑問。同時,透過銀行購買保險,並不會有專人跟進保單。如果銀行方面並未設有24小時熱線,消費者只能於辦公時間聯絡到職員,哪大家不幸出事,有可能求助無門。
出門旅行,不少人以為只是一個人的事,但如大家不幸發生事故,縱身體無損,均會變成一家人的事。家人前往探望,每分每刻都是金錢。自己未能即時回到工作崗位,每天都是零收入。所以,認真選購一份旅遊保險,保障的其實不只是自己,而是包括家人。出門旅行買旅遊保險,請勿輕視。
延伸閱讀:
求稿!
各位朋友,MoneySmart誠邀大家投稿,分享生活上的理財、投資技巧及慳錢小智慧。你的寶貴經驗將會為更多人帶來啟發,所以請盡情寫出來吧!來稿字數600字或以上,附上文章相關圖片或圖表更佳,投稿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
無論你想分享交流理財心得,還是立志成為理財KOL,毋須猶豫,馬上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