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於3月25日公布公立醫院收費改革詳情,是自2017年以來將近10年的首次調整。當中最大的變動,就是各項「非緊急」醫療收費大增,而急症室收費更加由現時HK$180大幅上調至HK$400;當局亦新設「$1萬元全年收費上限」減輕市民醫療開支。究竟新收費的具體內容是怎樣?費用減免機制又有什麼新安排?下文為你逐一整理!
新收費幾時生效?
公立醫院新收費制度會正式於明年202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當局會每兩年按現有機制調整收費水平。屆時公立醫院的急症收費(非危急病人)將由現時HK$180一口氣提升至HK$400,而「危殆」、「危急」病人仍然豁免收費。至於其他發燒、皮外傷、身體不適的病人便要在明年正式「捱貴米」,打工仔請病假要看醫生的話就要留意。
公立醫院收費調整:各項醫療服務最新收費
急症室收費:非危急病人一律加價至$400
急症室收費 | ||
病人類別 | 現時收費 | 新收費(2026年生效) |
I類(危殆) | HK$180 | 豁免收費 |
II類(危急) | HK$180 | 豁免收費 |
III類(緊急) | HK$180 | HK$400 |
IV類(次緊急) | HK$180 | HK$400 |
V類(非緊急) | HK$180 | HK$400 |
住院服務收費:急症室住院費加至$300 升幅1倍
住院服務收費 | ||
類別 | 現時收費 | 新收費(2026年生效) |
入院費 | HK$75 | 取消 |
急症室住院費(每日) | HK$120 | HK$300 |
療養/復康、護養及精神科病床 | HK$100 | HK$200 |
日間程序及治理(每天) | HK$195 | HK$250 |
專科門診收費:首次、覆診劃一收$250
專科門診收費(包括專職醫療診所) | ||
服務類別 | 現時收費 | 新收費(2026年生效) |
專科門診-首次 | HK$135 | HK$250 |
專科門診-覆診 | HK$80 | HK$250 |
處方藥物 | 每項HK$15(最多16星期) | 每項HK$5(最多4星期) |
病理檢驗 | 不另收費 | 基礎項目:免費 進階項目:HK$250 高端項目:HK$500 |
普通科、家庭醫生收費:普通科門診貴3倍 藥物要另收費
普通科、家庭醫學門診收費 | ||
服務類別 | 現時收費 | 新收費(2026年生效) |
家庭醫生門診-首次 | HK$150 | HK$150 |
家庭醫生門診-覆診 | HK$80 | HK$150 |
普通科門診 | HK$50 | HK$150 |
普通科門診藥物 | 不另收費 | 每項HK$5(最多4星期) |
其他醫療服務收費
其他醫療服務收費 | ||
類別 | 現時收費 | 新收費(2026年生效) |
日間醫院(老人科、復康) | HK$60 / $55 | HK$100 |
社康護理服務(精神科) | 免費 | 免費 |
精神科日間醫院 | HK$60 | 免費 |
非緊急放射造影服務 | 不另收費 | 基礎項目:免費 進階項目:HK$250 高端項目:HK$500 |
新增$1萬元全年收費上限
門診、住院、藥物將於明年全面加價,但考慮到相關調整會對長期病患人士造成嚴重負擔,當局新增「每人每年$1萬元收費上限」機制,即如果每位市民每年在公立醫院的醫療開支(自費藥械除外)只要累計達1萬元,超出的費用將由醫管局「包底」,預計措施將惠及全港7萬名重症患者。
申請人要主動向向醫務社工申請,醫管局將計算年度累計費用,若超出$1萬則退回差額,並豁免該年度後續收費。但留意,「自費藥械」不納入上限,亦即如果該醫療技術、設備和藥物未受政府資助,病人仍需要自付高昂費用。醫管局則回應指會加快引入更多有效新藥械,提升治療效果。
放寬減免機制申請資格
為了平衡加價政策,醫管局亦同步放寬「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申請資格將參考公屋標準,放寬資產與入息上限,並重新定義「家庭」範圍,預計受惠人數會急增至140萬。
根據現時醫管局指引,病人的每月家庭入息不可超過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75%,而且資產要低於指定上限,方合資格申請醫療費用減免,條件相對嚴苛。而在新制下,合資格申請資助的入息門檻大幅放寬至150%,而資產限額亦與公屋掛鉤,相信能涵蓋更多基層與部分中產家庭。
以一個月入15k、擁有28萬存款(無物業)的單士人士為例,舊制下,一人家庭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為HK$7,950、而資產上限則為HK$41,500,因此該名市民的收入和資產均高於申請門檻,無法獲減免。
但在新制下,入息上限將會提高至原有中位數的150%,而資產上限亦會直接採用公屋標準。換言之,新制下一人家庭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將大幅調高至HK$15,900,而資產上限亦增加至HK$286,000,該名市民因此能受惠於減免機制而獲得部分補貼。
每月入息上限對比(新制 vs 舊制) | ||
家庭人數 | 舊制(每月入息中位數75%) | 新制(每月入息中位數150%) |
1人 | $7,950 | $15,900 |
2人 | $16,125 | $32,250 |
3人 | $27,150 | $54,300 |
4人 | $37,050 | $74,100 |
資產限額對比(新制 vs 舊制) | |||
家庭人數 | 舊制(無長者成員) | 舊制(有1位長者成員) | 新制(公屋資產限額標準) |
1人 | $41,500 | $209,500 | $286,000 |
2人 | $85,000 | $253,000 | $421,000 |
3人 | $127,500 | $295,500 | $463,500 |
4人 | $170,000 | $338,000 | $506,000 |
*例子僅供參考,醫療費用減免機制詳情仍有待公佈。
此外,有消息指「撒瑪利亞基金」的安全網也將放寬,更多中等收入家庭可申請資助購買自費藥械。這項改動被視為回應民間「大病致貧」的焦慮——現時全港約5萬名重病患者需自費購藥,其中2000人每年負擔超過$10萬,甚至有人需支付100萬元以上。
想知道更多理財心得及最新優惠 ,請瀏覽 blog.moneysmart.hk,及追蹤我們的Facebook Page、Instagram
主頁:www.moneysmart.hk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