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是上市企業公布中期業績的高峰期,周一及周二就有超過400間企業公布業績,當中不乏焦點股如美團 (3690)、中行 (3988)。對投資者而言,業績期有甚麼值得注意?對股票市場又有甚麼影響?
留意港股每年兩個業績公布期
業績期就是上市企業公布過去某段時間業務賺蝕的日子,業績報告就如同企業的「成績表」,讓市場知道該企業的業務狀況。每年3月和8月都是主板上市企業的業績期,3月公布的是全年業績 (又稱末期業績或年度業績),反映上一年度的盈虧;8月公布的是中期業績,反映本年度頭半年的盈虧。也有企業如匯豐 (0005) 會有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期業績。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則每年有4次業績公布,分別是第一季、中期、第三季和末期業績。
業績公布期前入手收息股賺股息
對投資者而言,業績期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收股息,此時股息率高的「收息股」便受關注。公用股如中電 (0002)、港燈-SS (2638),銀行股如匯豐 (0005)、恒生 (0011),內銀股如中行 (3988)、交行 (3328) 等,因為是重磅股或藍籌股,而且收入穩定,兼派息一般都有4厘或以上,所以是傳統收息的選擇。
以業績衡量股分基本面 / 基本因素
基本面或基本因素指旳是上市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盈利能力、行業前景等,是撇除企業股價而著重企業業務的分析。既然如此,業績自然是判定股分基本因素一部分。如果企業業績造好,盈利能力佳,將有利它比同業看高一線。
以業績推算股分估值
量度股分估值的方法有很多,市盈率 (PE,又稱本益比) 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市盈率的算式是「股價 ÷ 每股盈利」,而每股盈利的基礎算式便是「(收入 – 優先股息) / 發行股數」。因此,企業收入愈高,其市盈率就愈低,股分也就愈值搏。
留意市場焦點股分業績
市場焦點股分的業績值得留意。近日中央監管政策下,阿里巴巴 (9988)、騰訊 (0700)、美團 (3690)、百度 (9888) 等業務都受影響,促使股價受壓。市場觀望這些企業能否在業績上有好表現或比預期優勝的表現,從而帶動股價。
業績公布期前後搏取「財息兼收」
就整個大市而言,業績期可以有兩種影響。如果市場預期某企業業績將會造好,有機會趁業績期前提早購入該股票搏升,並在臨近業績期賣出;另一種情況是企業派息理想,吸引投資者在業績公布後入貨,並在除淨日後沽貨。如果時機捕捉得好,便有機會股價、股息「財息兼收」。
注意:以上資料及數據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與投資有關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申述、建議或推薦。資產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估計、假設及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投資前應審慎評估效益及風險。對於任何因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或參考本網站所提供的訊息或資料而引致的後果,本網概不負責,亦不會對因上述情況而導致的任何虧損或損失承擔法律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
想知道更多理財心得及最新優惠 ,請瀏覽 blog.moneysmart.hk,及追蹤我們的Facebook Page
主頁:www.moneysmart.hk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