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無先兆,但之前總會出現某些現象?2024年為美股大牛市,但來到2025年第二季,美股反覆低收、氣勢如虹的中概股近期都出現回調壓力、恒指失守24000點。
再加上全球關稅戰、加沙局勢升溫、土耳其股災等不明朗因素,金價再度破頂,反映市場避險情緒加劇,各大投行上調美國經濟衰退可能性,就連《窮爸爸富爸爸》作者Robert Kiyosaki都認為2025年將會迎來嚴重股災。相信不少人都關心,現在是否為股災?又如何判斷股災?股災來臨前,資金應停泊在哪裏最安全?
股災是甚麼?
股災並無正式定義,一般是指股市在沒有先兆下大幅度下跌,可以在一天或數天內發生,跌幅須達雙位數。如果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標準來判斷牛市熊市,則股市要從最近高位跌20%,便算正式踏入熊市。但從數據上來說,目前美股三大指數從高位只回落了3%至5%,距離兩位數的標準尚有一段距離。
此外,要真正反映股災,通常會由單一市場蔓延至全球,並衝擊實體經濟,過往例子有2000年科網股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2020年新冠病毒等。以狹義來說,只發生在單一股票、或只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的崩盤,嚴格而言並不算是股災。
股災先兆|股災有什麼現象?
雖說股災沒有先兆,但綜觀歷史,每逢股災前夕,市場總會出現某些現象。
1. 股市市盈率過高(炒賣過熱)
市盈率(PE,又稱本益比)是股價與每股盈利的比例,過高的市盈率反映股價大幅拋離企業實際盈利,是炒賣過熱跡象,反映股價估值過高。
另一個參考指標就是「巴菲特指數」(Buffet Indicator),它能夠反映出顯示出股市整體是否過熱,也是部分投資者用來預測股災的參考對象。根據指標,當指數介乎99%-121%,代表市場處於合理區間範圍,而高過121%,則代表股市被高股,接近200%時則代表炒賣氣氛嚴重,存有高泡沫風險。
現時(2025年3月)指標處於190%。但當然,巴菲特指數並非100%完全準確,它只能反映整體股市的大方向,用來評估市場是否被高股,投資者亦要考慮其他因素。
2. 市場資金過盛
低利率、匯率變動等原因,都會造成資金大量流入市場。當市場長期處於低利率、資金過剩的環境,投資者會從「避險」轉向「投機」,最終過度借貸、槓桿失控,導致資產價格崩盤。
港股市場就要留意俗稱「北水」的內地資金湧入港股,它會帶動指數及成交同上,令很多散戶以為牛市即將來臨,期望恆指破高位,但它其實是個危險訊號。
3. 市場投機者過多
與投資者不同,投機者借助買空賣空的市場操作,企圖在短時間內透過賺取差價獲利。過多的投機者容易造成市場大幅波動,引起恐慌。尤其是當平時沒有接觸股票的人,卻開始落重注買股票的時候,便反映出炒賣氣氛過熱,大量散戶將股市當作賭場,這時投資者便要開始小心。
4. 對新興行業過度樂觀
新興企業很多時都處於較高負債水平,不過基於投資者對其業務有相當憧憬,所以不介意給予較高估值。然而由於處於發展階段,新興企業往往變數較多,一旦個別公司出事,便有機會引來全個行業震盪。
投資學上有著名的「擦鞋童理論」,指當擦鞋童一類低下階層也在高談闊論股票,證明連收入低微的人也入市、市場已經過熱,下一刻隨時是大跌市。各位投資者不妨以此參考,在現今市況作出適當部署。
股災應對策略|資金放哪裏最安全?
1. 避險資產(黃金、避險貨幣)
面對經濟不明朗,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防止損失,而黃金、避險貨幣等資產就成為股災和大跌市時最常見的避險資產。黃金價格不受單一國家的貨幣和政策影響,保值能力極強,因此在經濟不明朗時便會發揮保本甚至升值作用。
另外避險貨幣如日圓、瑞士法郎等,都常因市場恐慌而成為資金避風港。如果想購入避險貨幣,日圓現時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因為未來日本央行非常有可能會加息,日圓與美金的息差亦不斷收窄,因此日圓有可能會繼續升值。趁現在日圓仍然處於相對低的水平,無論是投資、保本還是去旅行,買定日圓也是相對低風險的選擇。
相關話題:
日元升值|日圓兌港元重返5算:現在是唱yen最後時機?
黃金還會繼續升嗎?現貨金/黃金ETF/紙黃金適合哪類投資者購入?
2. 被低估的股票
股災往往導致市場非理性拋售,許多基本盤穩健、現金流充足的公司可能被錯殺。這類股票通常具備高派息、低負債、剛性需求等特質,例如公用事業或必需消費品企業。以Wallmart為例,2022年美股熊市中,其股價僅微跌2%,遠高於科技股平均的30%跌幅。
投資者可參考Value Investing原則,尋找「股價低於淨流動資產」或「股息率持續高於5%」的標的,但需避開財務槓桿過高的企業,並耐心等待市場情緒修復後的價值回歸。
3. 定期存款
如果只志在保本,或者減少損失又保持資金流動性,將資金轉入定期存款是股災中最直接的保本策略,尤其以港元等匯率穩定的貨幣為佳。此舉不僅鎖定利息收益(如目前3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介乎3%),更能避免股市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定期存款的另一優勢在於保留「再投資彈性」——當市場觸底時,投資者可解約定存(會罰息及手續費)並抄底吸納被低估的資產。例如2009年金融海嘯後,保留現金的投資者能在美股低點進場,隨後享受長達十年的牛市回報。操作時建議拆分資金至不同到期日的定存(如1個月、3個月、6個月),以維持流動性靈活度。
相關話題:
定期存款比較:高息銀行定期利息/新資金優惠比較 中銀/富邦/恒生等
最新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比較:高達10%
4. 做空股市、反向ETF
如果你的投資目光夠準、風險承受能力高,更加在以在跌市時逆轉賺錢。做空工具如認沽期權(買Put)反向ETF(例如SQQQ)、甚至直接做空等,都可以讓投資者在股市崩盤時對沖損失、甚至獲利。
然而,這類工具本質是「雙面刃」,例如槓桿型ETF因每日重新平衡機制,長期持有會產生損耗,且做空時機若判斷錯誤,可能面臨無限虧損風險。因此僅建議短線操作,並嚴格控制倉位(不超過總資產5%),設定15%停損紀律以防意外。
相關話題:
什麼是沽空?沽空股票操作原理及風險
期貨逐一解釋︰ 期貨是什麼? 期貨期權分別? 交易有何需知
5. 債券
一些穩健的高評級債券(如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在股災中集合「資本保護」與「保證回報」兩大優勢。無論市場如何浮動,投資者在年期屆滿時都可以拿回本金,同時賺取派息。
投資級公司債則提供更高收益,如可口可樂等藍籌企業發行的AA-評級債券,殖利率約5%。但要注意的是,經濟衰退可能推升企業違約率,因此應優先選擇短期債(1~3年到期)以降低利率風險,並避開財務結構脆弱的高收益債(垃圾債)。
以上資料及數據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與投資有關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申述、建議或推薦。資產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估計、假設及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投資前應審慎評估效益及風險。對於任何因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或參考本網站所提供的訊息或資料而引致的後果,本網概不負責,亦不會對因上述情況而導致的任何虧損或損失承擔法律責任。
想知道更多理財心得及最新優惠 ,請瀏覽 blog.moneysmart.hk,及追蹤我們的Facebook Page
主頁:www.moneysmart.hk
延伸閱讀:


